欢迎访问北京城市新闻  今天是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

美政府批准一笔总额85亿美元对德军售,美媒:“令人瞠目结舌”

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

据路透社和美国“突发防务”网站报道,当地时间11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向德国出口CH-47F“支奴干”直升机及相关配套装备,总价值高达85亿美元。“突发防务”称,这笔军购的金额数目“令人瞠目结舌”。


媒体报道

2022年,德国政府宣布计划从波音公司采购60架最新型的“支奴干”直升机,以替换德国军队目前装备的CH-53“海上种马”直升机。

美国国务院称,这笔军售将增强德国的重型运输能力,对于德国军队增强其国土防御能力和区域威慑能力也十分重要。美国国防部则表示,整个合同除了60架直升机外,还包括20台备用的发动机、一系列相关设备和技术支持。五角大楼下属的国防安全合作局周四已经将这笔军售提交国会批准,这些直升机的交付可能需要三年后才能开始。

“防务新闻”称,德国政府于2022年6月宣布决定采购CH-47F直升机,这款产品在竞标中击败了西科斯基开发的CH-53K“种马王”直升机。

路透社称,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总理朔尔茨改变了德国的国防政策,决定大幅增加国防开支。2022年,朔尔茨宣布将额外拨款1000亿欧元为德国军队增强军事实力。

延伸阅读:

环球:加拿大称考虑驱逐中国外交官 美国在一旁偷笑

从某种意义上说,加拿大个别政客和媒体对所谓“中方干涉加内政”的炒作是失败的。尽管有加情报部门不断炮制虚假报告进行精准投喂,这几个政客和媒体也非常卖力,但就一个话题渲染炒作了几个月时间,仍然未能在加拿大掀起他们期待中的风浪。其中的关键在于他们始终拿不出有说服力的真凭实据,而加拿大多数民众也不像他们以为的那么好糊弄。

然而,在这种持续性的舆论聒噪声中,加拿大外交却做出了不该有的过激反应,再次暴露出其不成熟、不独立及不稳定的一面。起因是加拿大媒体近日又披露了该国安全情报局(CSIS)在2021年撰写的一份报告,在对“中方干涉加内政”老调重弹之外,还诬称有关中国驻加领事官员对一名加议员及其亲属实施所谓“威胁”。这让那几个已经声嘶力竭的政客和媒体如获至宝,在几个月的“坚持”后终于看到了把事情搞大的一线希望。



中国和加拿大国旗

鉴于CSIS多次对涉华议题捕风捉影甚至闹出笑话、诚信早已扫地,其炒作者几乎不加掩饰的政治用心世人看得很清楚,加政府应该很明白这次的报告究竟是怎么回事,稍有一定判断力的人都是不可能采信它的。但加拿大外交部门却基于不实指控煞有介事地召见我驻加大使,甚至还称考虑驱逐中国相关外交官,这番操作被西方媒体大量报道,事实上配合加反华政客以及华盛顿完成了一次对中国的抹黑攻击,人为制造出了一场本不该出现的外交风波,产生了恶劣影响。

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刻意展示强硬,近年来成为包括加拿大在内一些西方国家的通病,这一方面是它们的对华认知和心态出了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它们面对国内激进非理性政治势力以及华盛顿霸权的脆弱与软弱。要说“外国干预”,加拿大的确有不少,但它找错了方向,对它干预最大的实则是华盛顿。但这些西方国家不仅没有勇气和能力去纠正自身对华政策偏差和错误,对美国的压力更不敢有反抗,还往往采取纵容和迎合的态度。这导致了美西方对华外交集体性的退化和误入歧途,而加拿大在其中算是个典型。

选择“中方干涉加内政”作为炒作点,并不偶然,这是美西方散播“中国威胁论”早晚要涉及的领域,在这些心中充满恶意却又缺乏创意的人看来,很少有比“干涉内政”更能渲染中国对“西方民主”的威胁,更易于煽动民众的紧迫感和对华警惕。但对中国有基本了解的人都知道,这纯属无稽之谈。中国是美西方“干涉内政”的受害者,也是“不干涉内政”原则最坚定的维护者和践行者,中国从没有任何兴趣干涉他国内政,在这方面的历史记录,就是比加拿大也干净得多,更不要说劣迹斑斑的美国。



拜登和特鲁多

在较长时期里,中加之间都保持着很好的双边关系,两国在许多方面互补,各类往来交流都十分密切,这本来是两国关系应有的模样。但是很不幸,现在在美国的压力下,加拿大一再做出错误的决定,也令它离一个以斡旋、调停见长的“中等强国”越来越远。当加拿大有人将“干涉内政”的矛头指向中国的时候,它的强邻美国在一边幸灾乐祸地偷着笑。加拿大真正不受外来干预的表现,是如何站在维护其国家利益而非政客利益的坐标上,选择正确的国家道路。在这一点上,渥太华需要拿出勇气,为自己赢得尊重。

中国驻加使馆发声明表示,“如果加方执意挑衅,我们将坚决奉陪到底。”这话说得很硬气,说明了加方行为的恶劣。不得不说,加拿大的对华外交,那么轻易就被几个反华政客利用虚假报告再通过媒体炒作而绑架裹挟,这实在令人悲哀。希望中加过去几十年互利共赢关系的历史,能让加方早一天回归对华冷静和理性。

专家:德国将俄乌难题抛给中国 希望中国对俄罗斯施压

应德国、法国和挪威外长的邀请,秦刚外长于5月8日至12日对三国进行访问,此次出访是中欧关系深化的又一次重要交流。这些交流不仅体现在经贸合作上,备受关注的“俄乌问题”也成为了绕不开的话题。秦刚再次强调,中国不是冲突制造者,也不是冲突参与方,而是和平的倡导者。


秦刚和法国外长科隆纳

秦刚同法国外长会谈:愿一道做大合作“蛋糕”

5月11日,秦刚外长在巴黎与法国外长科隆纳举行会谈。而就在4月份,法国总统马克龙刚刚率“豪华阵容”访华。

秦刚表示,马克龙总统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取得圆满成功。中方愿同法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快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愿与法国等世界各国一道做大合作“蛋糕”,共享发展机遇。

科隆纳随即表示,马克龙总统访华后,加深了法国对中国的理解,访问非常成功,并且中法关系至关重要,法方不仅重视和中方的经济关系,还将在多个领域继续扩大、加深与中方的合作交流,并承诺法国不搞阵营对抗,各国应当和谐相处,最后科隆纳还称赞了中国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的贡献,并且愿意和中方一起在乌克兰等国际重大问题沟通,寻找共同点。

直新闻注意到,马克龙总统访华带来了丰硕成果,中国和法国的合作可以说是“更上一层楼”:法国空客不仅和中方签下了160架飞机的超级订单,价值高达200亿美元,同时法方还要使用人民币结算出售给中国的液化天然气。在台湾问题上,法国也对一个中国原则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肯定,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回国的飞机上就声称,欧洲在台湾问题上不应当追随美国的脚步。可以说,无论是经贸方面还是政治议题,中法合作都迈向了一个互利共赢的新高度。

另据环球网报道,俄媒援引波兰国家通讯社的消息称,欧盟高层消息人士透露,法国正在阻止欧盟关于出资20亿欧元为乌克兰供应弹药的决定。而最近,“欧洲自主”也成为了频频被马克龙提及的关键词。


秦刚和朔尔茨

中方将继续致力乌克兰问题上劝和促谈

与法国同中国积极向好的合作态势不同,德国方面则“暗流涌动”。

5月10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柏林会见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秦刚表示,此次访德主要目的是为即将举行的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做准备,未来中德将在多个领域加强合作。他表示中方将在德国和欧洲加强高水平经贸合作,推进中欧投资协定尽早生效,推动中德高技术领域的创新合作,以及加强在气候变化和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合作。

路透社10日援引德国经济研究所数据指出,德国2022年在华直接投资上升,且在华德企越来越依赖当地供应商和研究。德国工商总会对外贸易负责人直言,“除了中国别无选择”。一直谋划减少“对华依赖”的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10日也坦承,对于德国来说,在中美间做选择会令德国面临“极端的问题”,对华脱钩“不符合德国利益”。这一切都指向在经贸合作上中德双方大有可为。

直新闻注意到双方就国际问题交换意见时,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要求中国进一步参与解决乌克兰危机,并称中国将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荒谬表示中方在冲突中保持中立就意味着站在侵略者一边”。

秦刚对此回应:“乌克兰问题高度复杂,简单化、情绪化不是解决方案,只有保持冷静理性,为政治解决创造条件,才是出路。中国不是冲突制造者,也不是冲突参与方,而是和平的倡导者,和谈的推动者。希望德方发挥引领作用,为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提出具体方案。”

另据美联社和路透社报道,贝尔伯克当天还提到有关欧盟讨论新一轮对俄制裁的消息,并称希望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利用其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力,帮助欧盟确保现有对俄制裁不会通过第三国“以迂回的方式被颠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晨告诉直新闻:“可以看出德国已经放弃了默克尔时期对俄缓和的政策,同时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已成为美国协调全欧,以及北约对统一援乌军备的核心基地,在意识形态上德国更加亲近美国。”赵晨指出,“德国此次将俄乌冲突难题抛给中国,不仅仅是德国一家的思想,许多欧洲国家也都希望中国施加对俄罗斯的影响力。”

秦刚9日在柏林发表讲话时强调,中方不会向乌克兰危机有关方提供武器,中俄之间的正常合作不应受到影响。而在当天与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会面时,秦刚也重申,中方将继续致力于在乌克兰问题上劝和促谈。


汪文斌

中国并非俄乌冲突当事方

而在今天(5月1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劝和”俄罗斯再次被提及,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希望各方从乌克兰危机中深刻反思,通过对话,共同寻求欧洲长治久安之道。我们愿为推动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今年2月,中方已经发布了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12点立场,核心就是“劝和促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晨认为,欧洲应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帮助俄乌双方用谈判方式政治协商缓和冲突。同时赵晨还提到了2014年时,法国和德国推出的“诺曼底模式”,明斯克协议一和明斯克协议二,将俄乌冲突冻结在顿巴斯地区,他认为劝和促谈绝不仅仅是中国一家,欧洲应联手进行,也相信欧洲方面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终究会用长远的眼光去考虑现有的“冲突”问题。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北京城市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